吧唧的李子

爱男色。爱生活。二次元三次元皆萌。专业爬墙混搭。

亚历山大二三事

好长好丰富

明非:

继续整理史料。之前写了一点赫菲,但亚历山大却不知道怎么下笔,因为材料太多(也没有那么多啦,但是在公元前这个阶段算是很过得去了)。


流传到今天的所有关于亚历山大的传记,没有一份是由他的同时代人写下的,都是几百年后的作家对那些原始文本的重新编撰,比如阿里安、普鲁塔克、库尔提乌斯、迪奥多罗斯等等。还有些散落在各处的轶事,像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人段子集。中世纪有一波把亚历山大故事改写成骑士传奇,没有看过,但感觉应该奇奇怪怪的。现代的历史作品就更多了,无论是学术的还是通俗的……


这里零散记几个点,含大量脑补。






1.


亚历山大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中是十岁的时候,他弹着里拉琴、唱着歌、和他的朋友一起出现在菲利普国王招待雅典使团的宴会上。这个朋友是不是指赫菲就不得而知了。这样一件小事会被记下来,是因为后来马其顿和雅典关系越来越差,使团里面的人就写小册子对菲利普开嘲讽,里面就提到他儿子在宾客面前弹琴唱歌什么的。言下之意,女里女气的。


菲利普会怎么办、有没有训斥过亚历山大,这个我们不知道,但这是历史上记下的唯一一个亚历山大弹琴唱歌的场景,此后再也没有了。亚历山大有过专门的音乐老师,有交音乐家朋友,他后来也是音乐方面一个很慷慨的赞助人,说明他是很喜欢这门艺术的,只是自己再也不亲自弹唱。


《伊利亚特》里有关于阿喀琉斯弹琴唱歌的描写。当时阿喀琉斯弃战不出,阿伽门农派使者前来,一进帐篷就看见他抱着一个银色的里拉琴一边弹一边唱,帕特洛克罗斯愁眉苦脸的坐在一旁。所以,这是一个英雄在放弃他的英雄使命的时候所做的事,在希腊观念里,会给人一种为人比较散漫的印象。这显然不是一个王国的继承人应该呈现出来的。


亚历山大第二次出现在历史中,是十二岁,他已经不再是弹琴唱歌与朋友说笑的小男孩,而是在众人面前驯服了烈马布塞法罗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传奇。


但那个弹着里拉琴的小亚历山大真的好可爱啊……




2.


亚历山大出生在七月底或八月,狮子座。波斯为他庆祝生日是在十月,但官方生日指的是登基的日期,并不是出生。


好几个传记作者提到他有一双liquid eyes,水汪汪的眼睛。从亚历山大现存的雕塑和古代作家的记述看,应该是个长得漂亮的可爱的蓝孩纸。正巧阿喀琉斯小时候也是个可爱的蓝孩纸,太可爱了以至于森林里的小仙女和他的马人老师喀戎都爱上了他;他的妈妈因为知道他的命运,为了不让来招募他去特洛伊的人发现,还把他藏到一群女孩子中间,能想出这样的点子,估计阿喀琉斯的长相也不会是粗犷型的。


亚历山大留长发,大概到肩膀。这不是马其顿人典型的发式,看起来会被视作不够严谨稳重。亚历山大还不留胡子,剃得很干净,这也有别于马其顿习俗,更接近希腊南部城邦的风尚。亚历山大的理由是这样在近身作战的时候不会被敌人抓住胡子处于劣势。呵呵,那你的头发怎么解释啊吾王……其实就是“我只是觉得这样好看但我不好意思直说我得找个理由”吧。


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学生Aristoxenus在回忆录里提到,亚历山大闻起来挺香,呼吸和皮肤都香香的。这件事后来被作为他有神性的证据。但想来应该是因为勤洗澡、涂油膏和使用香料。不用说,这种事在马其顿糙汉子那里是很少见的。亚历山大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地理条件也都不是很好,到底能不能经常洗澡这个不好说,不过后来有件事里稍微有涉及。在关于Philotas不忠那桩事的记述里,知情的士兵跑去找亚历山大军帐的侍从告知阴谋,侍从听了之后就匆忙跑进去,而当时亚历山大就正在帐篷里洗澡。




3.


亚历山大接受的也许是同时代人能得到的最好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然其中最有名的是亚里士多德。在亚历山大16岁开始担任马其顿摄政、也就是结束学业的时候,菲利普为这段为期两年的学习支付了也许是史上最昂贵的学费:一座城市。据说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请求下,菲利普重建了哲学家被毁的家乡Stagira。


亚历山大更小的时候也有其他老师。有一个叫Leonidas,是王后奥林匹亚丝的族人。亚历山大在他手底下吃尽了苦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完成过重的体能训练,这可能是亚历山大后来没长多高的原因。亚历山大也从来不喜欢这个老师,他在征服巴比伦之后还专门派人给Leonidas送去一大袋香料,提醒他不要在跟神打交道的时候也这么刻薄。亚历山大小时候曾因为在献祭时用了太多香料被Leonidas责骂,而现在他已经得到了香料的产区。


另一个叫Lysimachus的老师则是亚历山大很喜欢的,他应该也很喜欢亚历山大,为了配合这个男孩的想象力他管自己叫菲尼克斯(Phoenix),即阿喀琉斯童年时的老师。


亚历山大还有过音乐老师,教他里拉琴。据说亚历山大上课上烦了的时候问这个老师,他弹这根弦不弹另一根有这么重要吗,老师回答说,对于一个国王来说当然并不重要,但对于音乐很重要。


但亚历山大最重要的老师是谁呢?我想是战场。改变希腊历史的喀罗尼亚战役是亚历山大的成名战,马其顿在这里击败了雅典底比斯联军,当时亚历山大年仅18岁,从未参加过这种大规模阵地战。而他面前是完整的重装步兵方阵,保持不败战绩的底比斯圣队。考虑到他的年龄和经验,很难想象,菲利普会把战场左翼全权交给亚历山大,直接对阵敌人最精锐的部队。也许他想要自己的继承人学会打仗,所以就直接把他扔到战场上,对手是希腊世界里最强大的步兵。是生是死,去学吧。




4.


大约在亚历山大17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轶事,不知真假。据说在这个时候他的双亲开始为他缺乏性趣感到担忧,菲利普自己在这个年纪已经有了私生子。奥林匹亚丝就去雇了一个当时很有名的一流名妓,但没成功,名妓被亚历山大赶走了。


亚历山大对异性的性趣也许觉醒得比较晚,但这件事如果真的发生过,我觉得只能说明他妈的做法太蠢。就不提亚历山大超出常人的骄傲,这就是个男人的面子问题,感觉像是摆上台面检测他的性能力。如果没睡,那他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如果睡了,那他是不是自己原先不太行,需要行的人帮帮忙?那就是在承认在这种事上还需要人帮忙?怎么选都错啊。奥林匹亚丝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个方法太成问题了,亚历山大生气也正常。




5.


亚历山大做过的最大一件蠢事大概是在处理同菲利普的关系上。


当时菲利普在给他的智障私生子Arridaeus安排一桩婚姻,对方是小亚细亚一个强大希腊城邦Caria的总督之女。亚历山大知道之后就派自己的好友、演员Thettalus秘密破坏这件事,告诉Caria自己才是继承人,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一个智障私生子呢。这件事被菲利普知道了,Caria不想得罪父子任何一方,就把这个女儿嫁给了一个波斯贵族,菲利普在东方稳固势力的计划被亚历山大搅黄了。菲利普非常生气,当即就软禁了亚历山大,并且流放了包括托勒密在内的Companion。


比较有趣的是赫菲并不在被流放的人当中。可能是因为赫菲当时在军中地位不高,没什么势力,留下他也不碍事;也可能是因为菲利普知道赫菲与亚历山大的关系,于是扣下赫菲做人质。


但不管怎么说,从菲利普作为国王的立场来看,他对于亚历山大这种行为算是够忍耐了,要放在中国古代可能这个王子已经被皇帝砍了十回了吧。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除了那个智障和亚历山大,菲利普确实也没别的儿子。不然也不会连政治联姻都拿不出像样的人手。


除了父子不和,这件事有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因为就在几个月后,菲利普遇刺了。所以,在菲利普挂掉的当时,亚历山大的Companion还处于流放中,他身边其实只有赫菲。也许像在电影里那样,赫菲是第一个将亚历山大推上王位的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赫菲远远不够。马其顿历代王位更迭,从没有不流血的。最早支持亚历山大的只有安提帕特家族,帕梅尼翁保持中立,亚历山大其实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登上了王位。




6.


除了荷马以外,对亚历山大影响最大的作家应该是色诺芬。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人生经历很传奇,他年轻时参加了一支希腊雇佣军,受雇于一位波斯王子,卷入了波斯王位争夺的阴谋。结果大业未成这个谋反的王子先挂了,雇佣军孤零零的深陷波斯腹地,危难时刻色诺芬挺身而出,带领同伴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希腊。这段故事被他写成了《远征记》,亚历山大很喜欢这本书,据说他深入波斯内陆的时候还把这书当情报用。后来阿里安写《远征记》,记述亚历山大自己的故事,用的就是一样的标题。


色诺芬的另一本著作,《居鲁士的教育》,也对亚历山大影响很深,波斯大帝居鲁士是除了阿喀琉斯之外他的另一个人生模版。色诺芬这本书现在被追认为西方文学里第一本历史小说,描绘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国王的形象。不过亚历山大并不知道这是小说,色诺芬去过波斯、了解波斯,他当然把色诺芬关于波斯的作品看做是历史。这本书里真的可以发现很多与亚历山大的行为与思想的有趣的关联。马其顿历史乃至希腊历史上,很少提供这样一个完美的威严的伟大国王形象。这不属于希腊趣味,或者一度在荷马时代出现过,但也已经消失了。但亚历山大对这样一个形象是向往的,波斯文明给他提供了另一个理想型。


比如说,电影里亚历山大在高加米拉战役的造型是不是觉得很浮夸啊……是的,就是很浮夸,古代打仗时最高将领都是很浮夸的,要让一般士兵都看到自己,相信自己没有倒下,这样才能鼓舞士气。不过那个造型的特别之处是,他在影射居鲁士。色诺芬的作品里提到,居鲁士的头盔上有一束白色羽饰。行,那亚历山大就要有两束,一边来一根。




7.


He too is Alexander这句著名的话,是亚历山大对波斯太后Sisygambis说的,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对面是亚历山大未来的妻子、波斯公主Stateira。亚历山大终身与太后保持了十分良好的关系,她的高雅、沉着、贵族气质、富有同情心,应该都是令亚历山大十分着迷的品格,是他在马其顿没有机会接触的优雅风范。同时,可能还接近母亲的形象。


亚历山大有次去拜访太后的时候,他想到自己母亲和妹妹在家里闲暇时做的活,就给太后带了些彩线过去,以便她纺织消遣。太后从未用过织机,这是奴隶的活,亚历山大的礼物让她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于是感到难过。亚历山大看出了她的心思,连忙请求原谅。当然太后也没有怪罪他。


真的,这个事一下就看出了两个阶级,两种文明。就像是《奥德赛》故事里,奥德修斯的妻子、同样贵为王后的佩洛罗普,她拖延时间的借口就是纺织。马其顿似乎还在那样一个荷马式的世界里,健康质朴又确实不太富足,波斯完全就是一派优雅慵懒的风尚了。


据说亚历山大最初看见大流士王帐的时候,感叹了一句:so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 king。


哈哈马其顿人那种土土的样子真的好好笑……




8.


赫菲死后的亚历山大其实也忙了很多别的事情,比如由尼阿库斯统领的在波斯湾的海军,以及在阿拉伯半岛的进一步扩张。亚历山大并没有放弃对世界另一头的征服,迦太基和罗马,地中海世界,这些他是有考虑的。不过这一切都随着他的去世烟消云散。


不过亚历山大死前发生的最后一件大事确实同赫菲有关,从埃及回来的使者告知了询问神谕的结果。赫菲不能被作为神祭祀,但可以作为英雄祭祀。可以说亚历山大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不是形式和排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赫菲死后会去向何方。


如果作为英雄,赫菲可以去Elysium(极乐世界?),作为凡人的话就只能去Hades(冥府)。荷马史诗《奥德赛》里,奥德修斯曾经以活人身份去过Elysium,在那里见到了阿喀琉斯等在特洛伊倒下的英雄。亚历山大会如此介意赫菲死后的身份,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宗教信仰里,英雄死后会去到不一样的地方。我想亚历山大是相信自己死后有资格进入Elysium的,那么在那个美好的彼岸,最好有赫菲在等他。








———就先写到这里啦



评论

热度(41)